close


 


三坑子聚落


  


大正六年(1917),日本人修築桃園大圳,圳水引自大漢溪,造成大漢溪水位驟降,三坑子因此喪失碼頭轉運的功能,市況趨於蕭條。大圳修築期間,帶來大批日籍工程人員,老街一度恢復繁忙熱鬧的景象。如今的三坑老街上,還可看見褪色的舊招牌上,寫著日文的「櫻花啤酒」(サクラビール)字樣。桃園大圳的水道及暗渠工程完工後,工程人員離開後,三坑老街的繁華也跟著離去。


 


 


從此,三坑子成為一個寂寥的小村落,彷彿是被歲月凍結的睡美人,百年前的老街模樣遺留至今。近年來,三坑老街漸漸受到懷舊遊客的青睞,假日時候,常可看見遠道而來的遊客來到三坑老街遊覽。













從龍潭往石門水庫的台三乙公路(中正路三坑段)約5.5公里附近,左轉永福路,通往三坑老街。左轉後的路右側就有一間「集福祠」土地公廟。廟旁有一立碑於昭和四年(1939年)「為民厚生」古石碑,為造路紀念碑,石碑字跡已模糊。我眼前這條永福路,應是昔日的古道。繼續前行約350公尺,就抵達了三坑老街的入口。
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三坑老街入口





 



 



 


老街入口旁的水渠旁還有昔日婦友洗衣處的遺跡,水渠畔有數塊洗衣石板,一旁還有一座汲水器。水渠旁的紅磚牆上鑲著一塊白色大理石,刻著「黑白洗」醒世格言,內容為:「黑白水,黑白洗,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,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。」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由「黑白洗」走進老街,拐個彎,就遠遠望見街底的永福宮了。原來,三坑老街只是短短一兩百公尺而已。


 




 


客家湯圓〈阿琴小吃〉


想要親身體驗更多客家料理之美,那就來嚐嚐阿琴小吃吧!店內的手工湯圓、客家粄條及豆花,很有古早味,各樣小吃都讓人吃到意猶未盡,也有提供自行車服務~~


 



 


很有傳統特色的走廊餐廳~朋友請注意,三坑老街平常日店家都休息的~


 



 


老街上有自行車租車店


 



 


三坑老街還可看到野台戲棚


 



 




永福宮經過三次遷移,大正十三年(1924年)才遷移至此,殿內的龍柱上還可看見「大正十三年」的落款題字。廟內最初是祀奉客家人所信仰的主要神祉-三山國王,後來改以神格位階較高的三官大帝(堯、舜、禹)為祀奉主神,而以三山國王為配祀的神。廟裡亦配祀閩南人所信仰的開漳聖王。

永福宮裡有老人在泡茶聊天,廟前的廣場則有兒童在玩耍。這裡既是三坑子聚落的信仰中心,也是居民休憩的主要場所。


 






 




永福宮三川殿的門面仍是古樸的木造格式,斑駁的油漆,透露出年代的久遠,樸拙動人






 


沿著石門大圳的水渠道,今年剛興建完一條「三坑鐵馬道」約有7~8公里


 



 


永福宮的右側,可通往附近「青錢第」古厝(70)及「開庄伯公廟」(230公尺),距離都不遠。「青錢第」為傳統三合院古厝,背倚蓊鬱的小丘,座落於一片田園中,顯得相當幽雅。三合院右廂為雙護龍,左為單護龍,古厝的風貌相當完整。


 



 


「青錢第」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(1894),歷史超過百年,政府曾有意將其列為三級古蹟,但因屋主反對而作罷。下次來三坑子能否還能看見「青錢第」,「青錢第」能否維持古樸的模樣,還是個未知數,其中還有變數存在。



我循著鄉間小路也是鐵馬道路線之一轉往「開庄伯公廟」。



 


「伯公廟」就是土地公廟,因客家人稱土地公為「伯公」,所以稱為「伯公廟」。「開庄伯公廟」是三坑最早的土地公廟,如今已經蓋了新廟,舊的伯公廟還存在,就位於新廟的後方,約只有 一坪 大小,以紅磚砌成,相當的古樸。伯公廟旁有一棵老樹,樹旁有一條小徑,可通往小丘後方的「石門大圳」。從伯公廟往上爬,約一分鐘,就可看見石門大圳的圳溝。


 


 




 


「開庄伯公」我往前看個清楚,還是用石頭雕琢的,很特別的土地公神像


 




 


側面還有ㄧ座這麼可愛的金亭


 



 



從北二高下龍潭交流道後,循大昌路,接中正路(113縣道)直行,往石門水庫的方向一直走,至進入中正路三坑段(台三乙),過泉橋中學、中山科學院後,在公路指標5.5公里6公里之間,在「石門一號橋」前左轉永福路。路口有「三坑老街」的景觀標誌,附近的台三乙公路旁有一間泰式廟宇建築的「金山寺」及抽水站的巨型黑色大水管,目標目當明顯。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妃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