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7日朋友慶湘媳婦給了兩張,三天兩夜金門旅遊優待卷,
相隔約10年就這樣第二次重遊金門~10年後金門的文化、生態、觀光有了新面目~
【金門歷史淵源】 金門舊名浯洲,又有仙洲、浯江、滄浯等名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 江夏侯周德興築千戶所城,以其「固若金湯,雄鎮海門」,得名「金門」。 金門島位於東經118度24分,北緯24度27分,位於歐亞大陸東邊、太平洋西岸、正處台灣海峽西側緊臨中國大陸福建的廈門島。除本島外,尚有烈嶼、大膽等十五個大小不同的島嶼,總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公里。島之東西兩端寬、中央窄,形如金錠狀。 據考古資料顯示,大約距今六千年前,金門島就有活動遺跡,其有史自晉代五胡亂華,中原之士不甘臣服異族而南遷入閩,再避居島上。唐德宗貞元年間,泉州置牧馬區五處,浯為其一;宋朝為開發山海之利,設堰築埭,立都圖,劃金門屬同安縣轄。明朝設守禦千戶所,清朝置鎮總兵,皆用以防禦海疆;民國四年(1915年),金門始設縣治。
詳情請繼續點閱金門觀光指南旅遊網
↑第一天早上搭復興航空前往金門
↓一同前往的好友方慶湘,謝謝您的招待
金門機場外觀
環球國際遊覽車接駁
第一站來到金湯公園
坐下來感受一下文學的氣息
金門最大的洋樓--陳景蘭洋樓&金湯公園
陳景蘭先生記念館
饒富有文學氣息,曾在不同時期扮演不同的角色,如今以展示金門建築和僑民資料為主,園區周邊建築物也發揮幫襯效果,成為金門洋樓建築重要景點。洋樓築建於山坡高處,走下門前階梯即是金湯公園,由此遠眺料羅灣景致最美,「金湯觀海」曾被金門政委會評為金門新24景。
第二站→中正紀念林、榕園
八二三戰史館
八二三戰史館大門
中正公園太湖
太湖、榕園、八二三戰史館等景點合併
連成一個大型的風景區,統稱中正公園
太湖
榕園位置→金門縣金湖鎮中正公園、太湖旁
榕園相傳為明朝洪氏望族的故居,原本林木蒼鬱,房舍儼然。後因數目被大量砍伐,以致無法抵擋風沙侵襲,房舍倒塌毀損,僅存一戶,為明國子監洪受之故居。因園區內榕樹盤天,故取名為「榕園」。
榕園所在之地原名西洪,又名鳳山,為明嘉靖、隆慶年間國子監助教洪受故居。
此地自古即有「人丁不滿百,京官三十六」之諺,人才輩出。
在金門沒有大量造林之前,此地風沙之大,常有一天就將屋舍掩埋的例子
因此居民逐漸遷走,只剩下一戶屋屋尚稱完好,及9棟以上135歲之老的古榕樹。
1967年8月,蔣經國先生到此巡視,便指示將此地闢為風景區,並命名為「榕園」
剩下的一戶閩氏建築命名為「慰廬」,也整修開放。
第三站大武山
太武山有253公尺高度,自太武山公墓北側玉章路口起至太武山「毋忘在莒」
勒山石前或深入「海印寺」,約莫有 二公里 的路程,沿途林木繁盛,四季變化
令人賞心悅目,約一小時路程。
金門的美景盡在太武山,沿著太武山路,除了享受健行益身外
沿途更有諸多頗具歷史的景點,如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.
蔣公墨寶[毋忘在莒]到數百年歷史的海印寺折回,就讓我門
從玉章路開始罷!!
武山的海印寺,是太武山的終點,據傳始建於宋朝
度宗咸淳年間(1265~1274),是國家三級古蹟,已
有八百年的歷史,原是供奉通遠仙翁。金門八二三砲戰
時曾受重創,戰後重建成為今日的風貌,供俸的主神也
改為觀音佛祖、如來及十八羅漢。
「海印寺石門關」位於海印寺左前方,是太武山十二奇之一,
拱形的門洞上方,有匾鐫刻「海山第一」,據傳是明忠臣盧若騰
於明王永曆十五年(1661)所書,但因後人忌諱而將盧若騰的署
名磨去。
慣性的旅遊採購,這是今天最後一站,夜宿悟江大飯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