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行寺
信行寺位於台東縣卑南鄉,1968年由查妙法師購地創建,1972年交由會徹法師主持,其取佛法中「信、願、行」之意涵,故取名為「信行寺」。
1997年法鼓山台東辦事處因環境所致而意欲另尋新場所,幸遇信行寺也在尋覓適當接掌者,因而促成了法鼓山台東信行寺的成立。1997年12月25日辦事處正式遷至信行寺,並持續掌理法務迄今。
約三年前,我剛進入法鼓山天南寺學佛不久,第一次去信行寺是帶著住在
台東的小姑爹(跟著小孩稱呼的)在他生病的時候,帶著姑爹家人一起去
參訪拜佛祈福。〈從此姑爹再也無法來到信行寺,有此因緣,家人也閱讀了
生與死的莊嚴,隨身小冊〉 替姑爹辦了一場莊嚴的佛事~
二樓是大殿也是禪堂,這是一座綠能建築~
白天可以透過陽光進到殿堂,自然採光,響應師父的自然環保~
台東信行寺整體環境是一處淡雅、寧靜、禪意十足的道場,柔和的禪修環境。
置身這裡,讓人有縱谷農田間姿意穿梭,享受視野無盡延伸的快活。
因此曾經發了一個願,ㄧ定要到信行寺,親身體驗禪修的功能,來個身心大掃除~
從二樓大殿望出,可展望整個風光明媚的卑南田園,
台東地區環境優美,民風純樸已經是台灣的人間淨土~
大殿外莊嚴肅靜的廊道~
請繼續點閱法鼓山台東信行寺 會讓您福慧滿載而歸
地址:台東市更生北路132巷36號
電話:(089)225-199
這一棟高四層樓,我們這次參加禪七住的寮房~很棒吧!
2013年3月2日~9日台東信寺初階禪七,因為這上半年度,北區沒有初階禪七~
所以這次從北中南部來參加的人很多,當然我們同行的五位也不例外~
重點是我可以了以心願,終於在台東信行寺參加了禪七~
時間是飛快地過了,好像才剛在寺院前報到,但人已在大殿旁互相告別了。
與我們同行的兩位師姐,解七後先回台北,我們會繼續留在台東至12日~
帶著禪心深度旅行~倘徉太平洋海岸風光~踏尋神秘的泰源部落~
信行寺建地佔 一千五百坪 ,為「二合一」的建築群。一棟為兩層樓,
一樓為為接待大廳、齋堂,二樓為大殿;另一棟高四層樓,是做為住宿的寮房空間。
信行寺停車場~
呈現一百八十度開闊視野的山林與田園景觀。
信行寺又面對東河鄉的都蘭山,為卑南族人心目中的聖山,往海岸山脈
方向眺望,海拔僅一一九○公尺的山峰,雖不是花東海岸山脈的最高峰,
但山頂上經常雲霧嬝嬝,充滿神秘感。
台東縣開發不多因此保留了許多天然的資源,大自然的風景受到較少的
破壞而成為國人享受自然的絕佳去處。
↓
站在四樓的寮房前,依然可傲視卑南鄉山明水秀的風光~
可以居住在這裡,過著田園的生活與佛門為鄰也是一種福報~
修行之路就在眼前,那就要看個人因緣福份是否入慈悲門!...
...
..
這是第三次參加的禪七,第一次參加的禪七活動是在天南寺,是去年的4月初,第二次是在齋明寺去年的10月底,天氣都相當溫和舒適。我對台東的氣候印象就是熱,而這一次在信行寺的前三天則冷風颼颼,後三天則是豔陽高照,所不同的是清晨與晚上依然寒冷無比。
前兩次的禪七因為初次參加,所以事前於心情上事裡上都有所準備,懷著信心前往,也都能將心安住在每一個動作之上,體驗呼吸與數息作為用功的方法。
而這一次信行寺禪七,自己覺得已經有前面兩次的經驗,應該沒有什麼問題,事前也沒有什麼準備,只有一股開心,解七後可以在台東旅遊幾天再回台北,所以在心情上對禪七也沒有什麼憂懼。
本來以為可以習以為禪,沒想到信行寺的圃團是全新的,高又硬怎麼調七支作法,用數習法,全身怎麼放鬆還是無法安定,上坐不到十分鐘腳就開始酸又痛,甚至腳筋也痛,實在忍無可忍,痠痛可忍,筋痛就很難忍了。所以前三天真如師父說的度日如年。
到了第三天有了集體小參,大家說出來的狀況也都是不離昏沉,腳痛、背痛,小參法師說:雖然你們的狀況是一樣,但是每個人的身心靈是不一樣的。
小參法師先教我們做頭部放鬆,頸部不用力,慢、慢、再慢、緩緩地左右、前後伸展,延伸到肩膀、手臂,達到身心舒緩,達到身體的重心往下沉到腳掌心及圃團,全身全然放鬆的感覺,往後幾天在禪堂裡,除了數息,或隨息,不使力的時候,我就會用頭部放鬆的方法,來幫助我上坐用功的方法。但是上坐的時候,一定要達到身心統一,否則妄念,雜念一起,任何方法也徒然~
我檢討過這次禪七為什麼不怎麼得力,參加禪七是否不要預約任何事情,可能會更有助於身心的專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