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很多人不知道后里之最~薩克斯風的源起,來到后里,沿途總會不經意發現薩克斯風的味道與許多廣告刊版,一位后里薩克斯風的代表性人物~張連昌阿公,而說到后里薩克斯風便要說到張連昌與薩克斯風之間的故事,而我們特別到紀念館拜訪張連昌樂器場的第三代負責人~張宗瑤夫婦。


 


 張宗瑤夫婦這樣敘述著阿公,阿公自幼跟隨大陸唐山師傅學習國畫,由於對樂器演奏十分有興趣,年青時與本地的仕紳張基盤、張騰輝二位共組輕音樂團,而擔任小喇叭手,也經常受邀演出;以當時來說擁有一支薩克斯風是難能可貴的,團內僅有的一支薩克斯風卻在一次不慎中燒毀,但卻在這次燒毀之後,讓原來有工筆畫基礎的阿公,開始自行摸索、研發,輔以精準的製圖,在原物料缺乏的當時,甚至在一次製造過程中不慎失去右眼,但堅持做下去的阿公,卻也完成第一把台製的薩克斯風,也因為這把薩克斯風開啟了台灣西洋樂器製造的種子。


 


 張宗瑤說:「到我這裡已經傳承第三代了,阿公和爸爸為人心胸寬廣,更不為一己之私,秉持著共同的信念,沒有藏私的技術傳導,傳授過許多徒弟,更本著對音樂的熱情及素養,學徒們不僅製造樂器,還會調音、也懂得樂理,因此造就了后里成為台灣樂器之鄉的開始。」


 


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的薩克斯風工藝佔世界的三分之一,許多國家請我們生產薩克斯風,而最後完成刻上的不是"台灣"兩個字,也因為這樣大多數的人不知道台灣擁有生產薩克斯風的能力,現在與未來對於張宗瑤夫婦來說,繼續堅定走下去,把阿公的理念更加發揚,將阿公對薩克斯風的熱情分享給更多人認識,讓更多人瞭解后里薩克斯風的美,希望將自己擁有的部分,把台灣的能力與手藝帶給更多知道,原來三分之一的薩克斯風出自於台灣,繼續傳承更多屬於台灣或后里在地的故事。


 


后里傳承文化 張連昌薩克斯風紀念館


 











 


原物料缺乏的當時,曾經還用過木造的薩克斯風~




 





 










 



 


這位先生好像小號的蘇貞昌~~衝....衝....衝.......


 



 


回程還有ㄧ些時間順逛了一下月眉大樟公位於月眉糖廠邊,后里通往大甲路上的月眉村,有一棵巨大的神木大樟公,又稱為「澤民樹」 ... 大樟樹底下,還有一座土地公廟,是民眾的信仰中心,廟後安置一座香爐,稱為「大樹公」,香火鼎盛。


 


拍張照片作紀念吧!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太妃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